25 / 03 / 17

《罗辑思维(全集)》书摘

《罗辑思维(全集)》
作者:罗振宇等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3-10
ISBN:9787535469977
120 条书摘

### 书籍简介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 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 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 ——腾讯董事局主席 马化腾 《罗辑思维》是个很有意思的节目。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 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她的公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应该具有与主流世界对话的能力。《罗辑思维》点滴传递的正是这种现代公民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孕育“中国梦”的温床。 ——万科董事长 王石 柳传志 王石 李开复 徐小平 李静 牛文文 马伯庸 姬十三 推荐

### 作者简介

罗振宇 罗振宇,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1973年1月生,安徽芜湖人,摩羯座。 2012年底,罗振宇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 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

### 02 现代世界的诞生

‍《机械宇宙》

> ‍#潜在书单#

---

### 03 经济学改变世界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我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为什么会对这门学科这么感兴趣呢?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对经济学不见得要学到特别精深的程度,但是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无疑是一种改造自己世界观的最好武器。我们读一点经济学,接受了它的思维方法,就可以把自己从那种日常直觉中拯救出来,我们的世界立即焕然一新。

---

‍经济解释”这套书中没有一个数学公式,全部是来自对现实生活中经济交易的思考,而这些思考非常鲜活。这就是有道德的经济学家。

---

### 01 创新就是这么简单

‍《医生的精进》

---

‍《医生的修炼》

---

‍郑也夫老师的新作《文明是副产品》。

---

### 02 创新:是树,也是网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就叫《创造》,它的作者叫阿什顿。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创新地提出来什么叫作创新、创造的机制,无非两点。

---

‍中国有个经济学家叫周其仁。他写了一本书,叫《收入是一连串事件》

---

‍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和李政道

---

‍比如《创造》这本书的作者阿什顿,号称“物流网之父”。社会认不认咱们不管,但是他确实做出了一个对现在的物流网络,甚至是物联网络有重大贡献的小发明。

---

‍所以,当创新是在树上和网上完成的时候,谁能找到更广阔的连接途径,谁能做出最精准、最无法琢磨的精准判断的时候,他往往就会成为人类大创新和大创造的承担者。

---

‍现代西方文明建立在一个底座上,这个底座就是字母表。没有这套表达系统,西方文明什么都没有。但字母表是怎么来的呢?它的源头是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后来传到闪族人那里,被变成了字母文字

---

‍我再归纳一下刚才讲的这五点:一个是给予,一个是借用,一个是杂交,一个是发明,还有一个是互动。这五个东西就是在别人的创新、创造上,编织一个创新之网的五种办法,都是综合其他人创新的五种办法

---

### 03 认知升级与摆脱窘境

‍一本畅销书叫《异类》,它的核心理论是一万小时理论。

---

‍创新是各个复杂单位的高度协同。创新的核心是协同,而不是拍脑门。协同要求各个小的细分单位都有优秀者,优秀者把积木搭起来,就会出现好多创新

---

‍产品化需要5~8年和上千万的投入,没有这个步骤是实现不了的,迄今为止我没见到过例外。

---

‍说实话,我觉得其实最该鼓励的是我们的制造业如何和世界先进科技结合,实现下一次升级

---

### 01 物种战争:重新理解商业社会

‍我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来源于一本叫《上帝的跳蚤》的书

---

‍细菌好歹是一个细胞,是个生命,可是病毒完全没有细胞结构,仅仅是一小片断的遗传物质,外面裹着一小坨蛋白质

---

### 02 如何打造你的联盟

‍《联盟》

---

‍他最大的收获一定是他自己的成长,他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他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他拥有了更多的经验,他拥有了更多的技能,他的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

‍什么叫作“把员工点燃”?我在樊登读书会讲过一本书,叫《干法》。这是一本特别经典的书,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写的

---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本书,《商业的本质》。

---

‍想要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看《从0到1》

---

### 01 重新理解人类社会

‍向大家推荐一套书——王东岳先生写的《物演通论》和《知鱼之乐》。《物演通论》算是纯粹的哲学著作,比较难懂;《知鱼之乐》好多了,是本哲理散文集

---

‍孔德的贡献是什么?就是把社会当作一个自然现象来研究。这和生物学的社会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自然现象。所以,后来,又出现了一门生物社会学,人类仍然是自然现象,这是第一次界限打破。然后就是达尔文,他把所有物种之间的界限全部打破了,说所有物种都是从生物的鼻祖一脉演化而来的

---

‍纪,就是所谓的分子生物学。大家突然发现,生物现象不过是分子的一种编码而已,是一种可以遗传的分子编码。而分子生物学最著名的一个实验,就是1953年美国化学家米勒搞的“米勒实验”

---

‍鸣电闪——就是在这个瓶子里面通电,电击这一堆气体。不久之后,就出现了一种橘黄色的烟雾。再一分析,果然这里面出现了有机物。所以,米勒实验就打破了化学和生物之间的界限

---

‍这些共识都是科学家的认识:第一,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是万物一系、万物同治的,我们必须站在这个尺度上重新认识世界;第二,只要认识世界的尺度一变,我们对这个世界得出来的结论往往是颠覆性的;第三,颠覆性的表现就是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是一路跌落的,人的生存境况是越来越惨的。

---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距今五六亿年前,有一个地质年代叫寒武纪。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大量的生物物种开始演化出来。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出现了两性繁殖。在寒武纪之前,所有生物都是孤雌繁殖,或者叫单性繁殖。这个时候,分化或者残化出一个分支,叫雄性。雄性出现了之后,就不得了了,世界舞台上就出现一场永远不谢幕的话剧,就是雄性追逐雌性。这是一个强烈的动机,它要再媾和

---

‍首先是万物一系演化,越到后来,我们对外在条件的依存就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总纲。于是,出现了后面的三个结果:第一,对外在环境的感应度越来越高;第二,我们的自由度越来越强;第三,我们的结构度越来越复杂

---

### 02 理性乐观派

‍在王先生看来,虽然宇宙演化的总规律如此,但是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整体,总该力求自己的存在吧?既然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所以我们当下之计,一方面要降低我们的代偿度,一方面要延缓存在度的下跌,扼制我们发现经济和技术的冲动,回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让那个最终的无法避免的结局迟一点出现。

---

‍推论一:社群经济不可避免
第一点推论是,社群经济不可避免。社群经济和此前的工业经济在前提上都不一样,工业经济总有一个假设,就是任何一个企业搞出产品和服务后,应该卖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是它的用户。企业的规模应该无限地成长下去。之所以当下还做不到,是因为方法不对、学艺不精、努力不够导致的。

---

‍按照《物演通论》递弱代偿的原理,一个企业在分化的总趋势中,要力争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依存条件,而这个企业也要获取更多的依存条件才能够成功。所以,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做绝,“一针顶破天”,这才是未来个人和企业的成长方向。

---

‍你应该用一切资源尽快地把他们从原有的社会分工中抠出来,让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更细的社会分工。

---

### 01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世界是平的》

---

‍想搞清楚这个体系,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它的作者叫翟东升,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老师。

---

‍叫《大国的兴衰》,作者是美国人保罗·肯尼迪

---

‍终结贫穷之路》,副标题是“中国、印度的发展战略比较”

---

### 02 傻帽悲观派

‍我要讲的是《理性乐观派》这本书。

---

‍这个知识是谁告诉我的?是一本书,叫《富足》。这本书跟我前面讲的很多观念是暗合的。生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叫卡尼曼,就是《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

### 03 中国从哪里来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春秋大义》,作者叫熊逸,在我个人的阅读视野当中,熊逸兄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

### 01 阴谋是可能的吗

‍你还真别把这个中心的作用绝对化,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市场的力量》,作者叫李子旸,是一个用小故事来揭示市场经济原理的高手

---

### 02 中国窄门

‍国庆长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者是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

---

‍1948年他写了一本书,叫《美国与中国》

---

### 03 是非功过说泡沫

‍它的作者是苏格兰人迈凯,书名叫《大众幻想和群体性癫狂》

---

### 04 大国不能不识数

‍两年中国的学术界和互联网应用界出现了一个大名人,他叫涂子沛,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叫《大数据》。这本书我曾经推荐过,真的很好看,里面有大量新鲜的故事和独特的角度。我是用两天时间一口气把它看完的

---

‍年之后,涂子沛先生把这本书捧出来了,叫作《数据之巅》

---

### 01 土地私有化,到底有多痛

‍前几年于建嵘先生抛出了一本书,叫《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书中说2004年前后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主题发生了一次切换。2004年之

---

‍《地权的逻辑》作者贺雪峰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是我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教授。他

---

‍我对贫民窟的认知,直到今年我看到《落脚城市》这本书才发生了改变。它的作者桑德斯是一个加拿大人

---

### 02 反贪到底反什么

‍让我们回到中国古代官场,来看看腐败到底是一个什么系统性现象。既然讲到系统,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道咸宦海见闻录》,道指的是道光,咸指的是咸丰,它的作者叫张集馨,是道光、咸丰年间,在中层官场混的一个官员。

---

### 03 权力与生意

‍最近我看了一套书,叫《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它的作者李德林先生是一个老媒体人,他花了几年时间搜集资料才写出了这本大作

---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王石的新书《大道当然》

---

### 04 谁绑架了团结

‍最后,工人这边组织纠察队,政府那边出动警察,双方在街头起了冲突,流了血,但没有死人。撒切尔夫人在整个过程当中,表现得特别强硬,以至于2013年撒切尔夫人死后,在很多工人聚集区还有人打出标语,骂得特别不好听,说这个“婊子”终于死了。
有趣的是,撒切尔夫人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的推导逻辑。她说,英国的煤矿工人明知道继续开采这个煤矿毫无价值,已经不挣钱了,但是还打出爱国这张牌,要求英国的钢铁公司继续用他们的煤炭。那么,英国的钢铁公司也可以打爱国这张牌,要求英国的汽车制造公司继续用又贵又不好的钢铁。英国的汽车制造公司也可以要求英国的消费者,去买又贵又不好的汽车。最终的结果一定就是这个国家堕落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要知道,英国一直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怎么能够堕落到那个地步呢?
说到底,工会的结盟策略早就出问题了,已经不合时宜。
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里面,产业结构也好、社会结构也好,都是比较固化的。即使是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里面,变化也很小。所以一个资本家通常只能在一个固定的产业链的一段展开自己的企业,他能雇佣的工人也就是那群人,大家互相挑选的余地比较小。就好比大家打的是阵地战,是零和博弈,你那儿多一点儿,我这儿就少一点儿。在这种情况下,结盟策略就是有效的。资本家握有资本,天然有联盟的力量。而工人是一盘散沙的时候,资本家就会欺负工人,就会做出延长工时、克扣工资、雇佣童工等恶行。而自打19世纪有了工人运动之后,工人才变成了一个结盟者,反过来客大欺店,把资本家逼到了墙角里。

---

‍因为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叫《底特律往事》。现在底特律这个城市在中国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报纸经常提到底特律,因为它已经是美国制造业衰落的一个标志,好多人都想看美国人的笑话。

---

‍1844年恩格斯出了一本书,叫《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大家可以去翻翻那本书,书里说工人

---

‍从反面来看,美国工会也不像他们自己讲的那么高大上。美国人费奇写了一本书,叫《出卖团结》,就是批判工会的。费奇可不是资本家的打手,他自己就是工会成员,他在参加了很多年工会之后,把他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

### 05 一次体制改革的反面标本

‍书中牵扯到很多细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这场变法的名字给改掉了。这场变法在宋代的历史上,官方的称呼是“熙丰变法”。宋神宗一共有两个年号,一个叫熙宁,一个叫元丰,这场变法就是从这两个年号当中各取一个字而得名的。但是在《神宗实录》里,这场变法被改为了“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因为宋神宗要告诉大家,这场大祸都是王安石的责任,不关他老人家什么事,皇帝只是受了王安石的蒙蔽。
南宋有一个大儒叫朱熹,就是写《四书集注》的那个人。朱熹对“王安石变法”的后果有一个评价:“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不管我们同不同意朱熹的观点,他作为一个大儒,私德方面是无可挑剔的,而且隔了这么多年,他为什么要对“王安石变法”做这样的差评?
还有,比朱熹要晚很多年的南宋文人罗大经,写了一本著名的文学史料著作,叫《鹤林玉露》。他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格调就更高了:“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在罗大经看来,整个宋代有两个罪人,一个是王安石,导致了国家的分裂;一个是秦桧,导致国家不能再归于统一。
你看看,居然有人把王安石和秦桧放在一起评价,说他们是两个罪人!要知道,看不惯王安石的多是和他同时代的人,毕竟他有很多政敌,有很多利益冲突。可是已经过了那么多年,后来的文人在痛定思痛、洞察历史的时候,居然对王安石做出了这种评价,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
明代的冯梦龙写了一套小说,叫“三言二拍”,其中有一个小段子。宋代的时候,王安石微服私访,看见一个老妇人喊猪过来吃食,说:“啰啰啰啰,来,拗相公!”拗相公就是王安石的外号。

---

### 02 被排斥的中国人

‍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

---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排华法案》?是因为我看了《不死的中国人》这本书,它就是一份调查报告。它的作者是个意大利记者

---

### 03 西方的右派为什么这么横

‍关于知识其实一直有两个传统,一个叫建构论,一个叫扩展论。建构论就是说人类很牛×,我们是有能力用理性的光芒照亮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有可能去设计一个天堂。面对北京城,我们说这边是海淀区的学校,那边是朝阳区的工厂,然后进行设计,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最美的图画,这叫建构论。
还有一种叫扩展论,就是说人类其实很卑微,每个人知道的东西、人类的理性光芒能够照亮的地方只有那么一丁点儿。但是,扩展论并不悲观,它认为如果让这些细碎的知识自发生长,一点一点地拼接,没准儿也会长出一个很繁盛的东西。

---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纵使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

‍《投资哲学: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这

---

‍保守主义可不光是个人的价值观选择,也是国家民族在做政治选择时的一个选项。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别想那只大象》

---

### 01 大公司:和蚂蚁一起起舞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不可思议的年代》。这本书的作者大有来头,叫作库珀·雷默,他是基辛格的弟子。他是一个飞行特技驾驶员,还是一个很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

---

### 02 大英帝国:不控制的智慧

‍大家连《杰克·韦尔奇自传》都没看过,甚至不知道他老人家是谁,这几个人就知道做一个产品。这样的公司没准儿最后反而成功了。

---

### 04 市场的广度

‍我们再回到科斯老先生的主张,回到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上来。一天,我们的策划人陈新杰先生给我看了一本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曼昆先生写的《经济学原理》,上面有这样一段话

---

### 01 微革命:躺倒也能当英雄

‍《微革命》可以给你答案。正好这本书的作者我也认识,叫金错刀,他是一位在微创新方面建树众多的理论家。

---

### 03 疯狂的投资

‍我们先从一本书讲起,这本书叫《21世纪资本论》

---

‍这就暴露出我的真实目的了。我重点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疯狂的投资》

---

### 01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但是直到我看完《与机器赛跑》这本书,我才觉得,实际情况可能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

---

‍20世纪初,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讲过一句话,他说有一个词现在不太著名,但是未来大家会越来越多地听到这个词,叫“技术性失业”。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用聪明才智发明的这些技术,反过来会导致我们失业,这是一个未来会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壮大的趋势。

---

‍第一点建议,我称之为“放弃追求地位,转而追求联系”。

---

‍第二点建议,我称为“放弃追求效率,转而追求趣味”

---

‍这三种类型境界是不一样的。第一种类型,故事里面有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坏蛋,这种悲剧水平最低。第二种类型,是天命所定,比如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无法跟天命抗衡,最后自刎乌江。这还不是最高级的悲剧。
王国维这段话是在他的《红楼梦评论》一书中说的,他说最高级的悲剧就是《红楼梦》这种。《红楼梦》里谁是坏人?谁都不是,没有坏人,甚至没有什么命运的问题,都是普通人、平凡人,甚至都是好人,但是因为这些人在一起创造的格局,导致了一种巨大的悲剧。王国维先生说,这才叫悲剧中的悲剧。

---

### 02 3D打印有未来吗

‍这两派观点,各有它的领军人物和旗帜性的观点。热捧派中,不得不提到克里斯·安德森——大名鼎鼎的美国《连线》杂志的前主编,互联网界的理论大神。他曾经创造了很多炙手可热的概念,比如说畅销书《长尾理论》《免费:商业的未来》。

---

‍2012年,他突然又捧出一本书《创客:新工业革命

---

‍这个观点是从《第二次机器革命》这本书里得来的。这本书里讲,创新分两种。一种叫果实性创新,就是上帝让这棵树结了一个果子,摘完了就没有了。很多传统的创新就是这样,有些院士可能一辈子也只有一两个技术成果,他只摘得着这么一两个果子。

---

‍—重组式创新。两个完全不搭界的创新,因为互联网碰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成果。人类的很多创新都是这样来的。所以,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人类创新的速度会快得多,它背后的机理就是这种重组式创新

---

‍我在市场上找到一本书,叫《3D打印:从全面了解到亲手制作》,它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的杨振贤先生。这本书里有如何亲手做一款3D打印机的全面指引,如果你有兴趣,真的可以亲手制作一台。

---

### 03 未来脑世界

‍这个猜想会不会成为现实呢?一本书叫《互联网进化论》,它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的客座研究员刘锋先生,这本书的结论和刚才这个猜想完全一致。

---

‍量子物理学大师薛定谔写了一本书,叫《生命是什么》

---

‍他说,什么叫生命?生命就是一种系统,它有能力从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符合这个特征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生命系统。

---

‍。而按照互联网进化论,结果可能是另外一种,那就是人工智能本身就包含了人,人只是人工智能当中的神经元,而互联网仅仅是连起它们的神经。

---

‍刘锋老师在《互联网进化论》

---

‍互联网进化的九个规律,其中第一个规律就是连接规律。他说人类的进步就是其若干运动和感觉器官不断延长和连接的历史,未来人类与互联网的连接将会更加紧密,这就是进化的方向。换句话说,所有互联网商业要判断自己有没有未来,就是看你是促进了连接,还是阻碍了连接。

---

‍所以,终极的连接,就是终极的隐私的丧失。

---

‍所以,终极的连接,就是终极的隐私的丧失。

> ‍那么,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是否所谓的隐私权,实际就变成了是否选择这个需要牺牲隐私的”便利“?

---

‍前不久读到一本书,叫《脑的进化》,作者是诺贝尔奖得主艾克尔斯。这本书我虽然没读懂,但是我知道了一个东西,那就是人脑的构成。

---

‍凯文·凯利讲过,互联网技术通常分三个期:第一个期叫前标准期,第二个期叫流动期,第三个期叫嵌入期。一种技术标准刚开始的时候,四国奋战、列国争雄都可以,各种各样的系统、标准都可以出来。但是到了嵌入期,只能有一家,剩下的全部出局,非常残酷。

---

‍公司会成长成什么样呢?按照罗胖的主张,有两种模式你可以选,或者可以嫁接:一种叫作蟑螂式,一种叫作犀牛鸟式。什么叫蟑螂式?就是又小,生得又多,还跑得快。比如说淘宝店家,它很小,不会跟巨头们产生竞争,所以巨头们也看不上它。很多做得很好的淘宝店就是抓住了这种机会,它掉头快。

---

‍什么叫犀牛鸟式?犀牛皮糙肉厚,但它的皮和皮之间的褶皱是非常嫩的,很多蚊虫就上去叮咬。犀牛就特别需要一批犀牛鸟围绕着它,帮它吃掉这些蚊虫。所以犀牛鸟和犀牛就构成了一种非常好的生态,准确地讲其实就是寄生关系。

---

### 01 你因挣钱而伟大

‍中信出版社的《富兰克林传》这本书。

---

‍《穷理查历书》,这本书在西方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

‍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写了一本书叫《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

‍第一个目标,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走一过,有多少时间?我们不应该奋力地推开那些蒙昧之墙,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宽阔,对陌生的知识充满好奇吗?不管我们知道的是对还是错,至少我们应该做到,我们不忽悠别人,但也绝对不能让别人把我们当傻子忽悠了。这就是好奇心的好处。第二个目标,多挣钱,正当地多挣钱,让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过更好的生活,有能力去帮助自己的朋友。第三,用有趣的方式获得自己的社交生活,并且在朋友中,在帮助过自己的人中赢得尊重。第四,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勤勉地去做一些最具体的事情。

---

### 02 大家都有拖延症

‍我的心得分享完了,但是这件事还没完。我真正想告诉你的是,也许拖延症真的没有办法治,因为我们的敌人何止是自己,而是一个比自己还要恐怖得多的东西。
拖延症背后那个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是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
减肥为什么难?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几百万年的进化历程构成的。我们现在一日三餐,每顿都是大鱼大肉,堆积的脂肪肯定超过了所需的量。但是,因为我们进入文明社会,能吃饱肚子还没多少天,我们的生理构造还来不及做出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东西还是想吃,吃了就会转化成脂肪,然后堆在身上,以应不时之需。
拖延症也是这个道理。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就是我们更看重当下的价值。你想,作为一个原始人,一个进化中的猿猴,逮着一个东西,怎么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长梦多啊。所以,我们对当下的价值评估就更高,对未来的价值评估偏低,能懒一会儿就懒一会儿,把当下这种爽的感觉先享受了再说,至于未来,一会儿再说。

---

‍《拖拉一点也无妨》。它的作者叫约翰·佩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

---

‍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

---

‍第二个心得,叫“让种子飞一会儿”

---

‍第三个方法其实特别简单,既然你认识到自己有拖延症,知道拖延症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任务时就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

---

‍哪怕一个人爱干一件事,只要他感受到这件事上面有一点点被强加的目的性,他就倾向于躲避这个任务。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

---

‍第一,目的和手段之间相隔得很远;第二,目的是别人强加的;第三,目的是想象出来的。

---

### 03 费马大定理

‍比如说《费马大定理》这本书的作

---

### 04 怎么当个明白人

‍不仅是今天,远古时代我们就是这样。人类学家弗雷泽写过一本名著,叫《金枝》,其中就总结了远古巫术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叫相似性,第二个叫接触性。

---

‍我推荐大家看著名的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写的《人人都爱经济学》

---

### 01 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张廷玉

‍比如说《饥饿的盛世》,它的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民间历史学家张宏杰先生。

---

### 02 成大事者不纠结:曾国藩

‍《战天京》。

---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那么顺呢?往往就是他专注于当下,没想太多。

---

‍第一句,仍然来自于曾国藩:“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

‍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

---

### 01 不敢犯错的loser:嘉庆

‍,是历史学家张宏杰先生的《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

### 02 先做好自己再说:甘地

‍辑思维》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一本书,叫《理性乐观派》,那本书的作者马特·里德利用非常调侃的语气,嘲笑了那些幻想前现代化田园生活的人

---

### 01 卿本好局,奈何崩盘:隋炀帝

‍比如在张宏杰先生所著的《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崛起》,它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外交专家张剑荆先生,《中国改革》杂志社的总编辑,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如何面对成长中的烦恼”。

---

### 02 一盘烂局,步步成活:奥古斯都屋大维

‍日本有位女作家叫盐野七生,她25岁的时候第一次到罗马,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从此定居下来。盐野七生55岁的时候开始写作,1000多年的古罗马史,她一年写一本,一共写了15年,出了15本书。这套书的名字叫《罗马人的故事》。

---

‍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秦晖写的《共同的底线》。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概念:

---

### 01 别让人际关系毁了你:曾国藩

‍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作者是张宏杰先生。这本书里整理了大量曾国藩一生的财政史料,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么花钱的

---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关键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这个时候技巧就出现了,如果你不仅要追逐内圣,而且要追逐外王,那就不仅要当一个君子,还要有能力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来帮助你做成这一番事业。

Powered by Gridea